您好,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!

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

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

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riatric Diseases

科室动态

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足下之痛不容忽视

作者:高喜翔 谷涌泉 来源:血管外科 发布时间:2019-04-18 09:15:04
字号:
浏览次数:

首都医科大学武医院血管外科 高喜翔 谷涌泉

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走路疼痛、走不了路的问题。如果您也一样存在这种情况,走不了多少路就腿疼的症状,一定要小心了,很可能是得了一种非常隐匿又可怕的疾病,那么到底是什么疾病呢?这就是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”。
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,引起下肢动脉狭窄、闭塞,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发病率约10%,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在逐年提高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,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 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% ~20%, 其中约5% ~10%会发展为严重下肢缺血,也就是说出现了脚趾静息痛、足溃疡、足趾坏疽并导致截肢或死亡。其次,合并心脑血管病的几率高。文献报道,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约60% ~80%的合并冠心病, 约12% ~28.4%合并颈动脉狭窄。在我科的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住院的患者中,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高达40%左右。

文献报道,间歇性跛行病人5年病死率约30%, 而表现为静息痛、溃疡和坏疽的重度下肢缺血病人5年病死率达70%。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还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。我在门诊见到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,常常是发展到足趾静息痛或溃疡、坏疽后才来就诊的老年病人,因缺血静息痛导致彻夜难眠,有的在等待住院期间或刚入院还未来得及治疗,就先发作心梗或脑梗了。
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见于中老年人,早期可无明显症状,或仅有轻微不适,如发凉、麻木等,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,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。“行走时出现,停止运动缓解,再次行走再现”。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,出现患肢肌肉酸痛、无力,抽筋,被迫停步休息3-5分钟;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,再次行走同样距离后症状再现,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,可以表现在臀部、大腿或小腿,此时病人活动会逐渐受限,我们有很多病人只有5、60岁,就只能走100来米了。病变进一步发展就进入严重缺血状态,则出现肢体远端静息痛,也就是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,平卧及夜间休息时更重,患者彻夜难眠,越夜深人静时越疼,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、坏疽,感染,导致截肢和死亡。所以50岁以上的朋友,当你出现下肢间歇跛行时,也就是由于下肢缺血引起的行走一定距离时臀部、大腿或小腿(小腿最多见)肌肉酸痛、无力,抽筋,需要被迫停止行走、休息3-5分钟才可缓解,再次行走时再出现相同症状,并伴有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摸不到时,就需要咨询血管外科医生。需要注意的是,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表现为以上典型间歇跛行症状的只有不到1/3,大多数不典型。所以只要有腿疼的表现,就需要到医院的血管外科门诊进行专业的血管检查,以免耽误病情。有以上危险因素的人,尤其是已出现出现夜间足趾疼,溃疡、坏疽者,以及下肢溃疡长期换药不愈合者,应该及早到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。
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。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缺血较重的患者,其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,改善肢体血供。手术指征包括:重度间歇性跛行,静息痛,溃疡或坏疽。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、范围、程度、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。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,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是手术方式,其手术风险低,恢复快。该方法经动脉穿刺,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,扩张、重建动脉管腔,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,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。以往该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,随着技术的进步,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。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。近年来,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器械,如斑块切除导管、激光消融导管、药物球囊等,在国内最早开展了Turbohawk导管及激光导管的斑块切除术,取得了良好的疗效,这些新技术可以使很多患者无需植入支架,同时提高了通畅率。

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,应整体看待和治疗,包括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严格戒烟等,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。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,促进侧支循环形成;并注意足部护理,避免皮肤破损、烫伤等。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,主要用于早、中期患者,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。常用药物包括:抗血小板药,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、西洛他唑、沙格雷酯等;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,如前列腺素类药物等。

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高血压病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、高凝状态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。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,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~4倍,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。其次是高脂血症,尤其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,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。及时发现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,能够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,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风险。